【精选资讯】
7月美联储会议纪要在北京时间周四凌晨02:00公布,这次的公布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反应,超过了7月份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时的市场波动。
公布会议纪要后,市场上出现了激烈的动荡。美元指数迅速上涨,突破了关键的200日移动均线,而黄金价格则下跌破了1900美元大关。此外,2年期美债收益率也急剧上升,达到了5.00%,而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收报4.258%,创下了自2008年6月以来的最高收盘水平。股市方面,美股三大指数再次遭遇全线下跌,道琼斯指数下跌了0.5%,标普500指数跌幅达到了0.8%,纳斯达克指数更是下跌了1.1%。
那么,是什么内容在会议纪要中引发了如此剧烈的市场反应呢?
据悉,会议纪要中的一个关键词是“通胀风险”。在会议上,大部分美联储官员一致认为,目前通胀面临着“重大”的上行风险。他们指出,这些风险来自于多方面,包括经济增长的持续强劲,以及最近一段时间内供应链的改善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可能会逆转,这两者都有可能导致通胀再度加速。另外,美联储内部的研究人员取消了之前对经济衰退的预测,并预计失业率可能会略微上升。根据亚特兰大联储模型GDPNow的预测,美国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将达到8%,高于之前的预期,这表明美国经济依然表现强劲,为美联储继续加息创造了条件。然而,官员们也承认,政策的滞后性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累积的加息可能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的通胀水平。
会议纪要还显示,美联储内部分歧加大,政策前景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虽然7月份的加息决定获得了11位有投票权的委员的一致支持,但在今年失去投票权的7位委员中,有2位支持维持利率不变,这意味着美联储内部的共识开始出现动摇。近期美联储官员的讲话也显示出明显的分歧,有官员表示支持进一步加息,而另一位则表示不再支持加息。
可以明显看出,这次的会议纪要显示了明显的鹰派倾向,堪称今年以来最为鹰派的一次。
这也引发了市场预期的变化。根据经验来看,预期的变化通常有两个条件:一是某一方的立场被连续的经济数据验证,不得不将预期调整到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水平;二是某一方的思维和行为逐渐被另一方同化。根据此次会议纪要以及近期发布的非农就业数据、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耐用品订单和零售销售等重要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市场的预期满足了第一个条件,即市场对于美联储在年内不再加息的预期降低。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预期变化并非一成不变。
总体而言,美联储目前更倾向于采取保守态度,更加谨慎地评估局势。考虑到美联储决策周期的延长,决策周期已从月度延长到季度,他们希望在看到完整的三个月数据后再作出下一步的决定。因此,下一个决策点可能会出现在11月1日的政策会议上。届时,美联储将会获得完整的三个月数据,包括通胀报告和就业报告等。如果这段时间内的数据表明通胀趋势正在减缓,同时劳动力市场也在放缓,市场预期可能会倾向于“年内不再加息”。不过,市场预期是变化无常的,需要警惕预期的变化。
无论未来市场预期如何变化,目前市场仍然受到美联储继续加息的预期影响较大。需要注意的是,在公布会议纪要之前,市场加息预期已经开始升温,非农数据后美元反弹的情况就证明了这一点。而会议纪要的公布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预期变化。然而,考虑到市场预期的不稳定性,我们需要保持谨慎态度,不要过于乐观对待不断升温的加息预期。